今天是:
精准扶贫

九寨沟县总工会 关于马家乡马香村帮扶方案

日期:2016-05-31

为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,加快马香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,确保实现2016年整村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,按照县、乡工作要求,结合马香村实际,特制定本计划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(一)村情概况。马香村距九寨沟县城31公里,全村共124户,445人,劳动力有209人,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,是全乡贫困村之一,共有精准贫困户27户、104人,其中:2014年确定的贫困户24户、93人,2015年新增贫困户3户、11人。村民集中居住在河谷两侧,属藏汉杂居村寨,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。全村平均海拔1850米,年平均气温12℃,现有耕地面积715亩,主要农作物有玉米、洋芋、荞麦及蔬菜等。全村草原面积20561亩,草场承包面积3060亩;林业资源丰富,森林覆盖率达95%以上,享受集体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面积为29414.02亩,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7719.22亩,地方公益林1364亩,退耕还林面积330.8亩。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庄稼、上山挖野药和外出打工。

(二)基础设施现状。2个村民小组群众顺沟而居,全村各户目前均已接通自来水,但水量小,还不能完全满足生活所需.村无灌溉设施,制约了产业发展规模。有卫生所一处,不能满足目前群众的看病需求。

(三)产业发展情况。目前马香村现有猪苓25亩,全村农户家家都种,今年以来猪苓价格下降,经济效益减少。部分村民养殖牛羊,牛存栏300头,羊存栏250只。村内致富带头人通过养殖虹鳟鱼、种植灵芝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。

(四)社会事业现状。乡中心校设在村内,学龄儿童就学方便;乡卫生院离村较近,村卫生所医疗条件简陋,绝大部群众直接到乡卫生院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看病。

(五)村班子建设情况。现有村干部10名,党员13名。村级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,平均年龄44周岁,村级班子年龄整体偏大,文化素质普遍较低。

二、致贫原因

马香村经济条件差,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明显滞后,群众生活较为困难,导致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:

(一)自然条件限制。马香村是距县城30公里,交通条件较差,出行不太方便,严重影响了马香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。水资源短缺,村民靠天吃饭,因无灌溉设施,规模发展产业受限。

(二)思想观念落后。受地理位置、交通条件、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,群众思想观念落后,增收致富信心不足,自我发展意识不强,“等、靠、要”依赖思想突出,产业发展、农业生产新技术运用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。

(三)农业发展滞后。群众对发展特色产业认识不足,种养殖产业起步晚,投入严重不足,基本无经济效益,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不高,群众增收主要依靠外出务工。

(四)产业规模较小。由于缺少资金扶持,致使产业发展缓慢,已有的种养殖项目规模都较小,没有起到辐射带动作用,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。

(五)产业技能缺乏。该村大部分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,有特色种养殖技能的只有30人,“专家型”的能人少3人,其余179 名均无种养殖特长,外出多从事餐饮、旅游服务等体力劳动,劳动强度大,收入低,部分年轻人仅能自给自足。

三、工作目标

紧盯2016年整村脱贫摘帽和2020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,全面落实省、州、县、乡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,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,深度融合“1236”扶贫攻坚行动、“五大会战”和“双联”行动,凝心聚力,实干攻坚,纵深推进基础设施建设、富民产业培育、公共服务、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,努力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,切实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,2016年脱贫27户104人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100%,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%以上。贫困户家里有余粮、手头有余钱、四季有衣换、有安全住房和安全饮水,有卫生厕所,有手机或者固定电话,有自己的增收产业,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、精壮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。全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%以内,村级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%以上,自来水入户达到95%以上,贫困户有自己的增收产业,村有文化室和卫生所。

四、重点任务

围绕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“五大会战”实施方案,紧密结合马香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坚持问题导向,突出关键环节,重点完成的工作任务有:

(一)增收产业培育。一是养殖业。投资100万元,建办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,建设蛋鸡养殖场1个,养殖蛋鸡1万羽。二是千亩种植园项目一期项目。建设围栏9000米,其中,通村公路边和药材种植基地为桃型柱护栏网4000米,林边为草原围栏5000米;白芨51.5亩,重楼5亩;土地流转65亩;机耕道建设1.5公里;申请补助资金130万元,农户土地入股和投劳折算资金73.99万元;中药材猪苓种植1500平方米;申请购猪苓种子补助资金15万元,农户自筹和投劳折算资金15万元。三是蔬菜种植产业。计划种苗补贴2.2万元,种植辣椒50余亩。四是旱作农业种植。稳定农业生产,发展旱作农业124亩。其中贫困户种植全膜玉米27亩。五是劳务经济。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,2016年安排2至3期的集中培训,实现有需求的劳动力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全部得到培训,培训124人次,其中贫困户54人。劳务输转120人,其中贫困户36人。

(二)基础设施建设。一是河堤治理。投资611.64万元,在马家乡马香村实施中小河治理工程,新建堤防1037.26米,河道疏浚1223.4米,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,保护村寨和基本农田,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和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二是实施广播“村村响”项目。在县总工会的积极协调下,计划投资3.5828万元,建设履盖全村124户(含27户贫困户)的农村智能广播网(“村村响”)项目。三是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。投资6万元,建设完善一个文化广场,一个文化活动室,一个简易戏台,一个宣传栏,一套文化器材,一套广播器材,一套体育设施器材。

(三)公共服务提升。一是教育扶贫。启用成都大学支持马香村教育的青橙关爱奖助学金,资助贫困和品学尖优学生10名。积极申报“百企联百村,百企圆百梦”资助贫困学生项目,申报贫困学生3名。二是科技扶贫。在农业、科技、工会等帮扶部门的帮助下,通过现场培训、集中培训等形式,开展种养殖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,并为马香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。三是社会救助保障。通过低保政策、医疗救助,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。积极配合省政协、民盟四川省委、成都大学、州商务局、州邮政局、州中职校、县总工会等帮扶联系单位,开展好困难群众的慰问活动。四是金融扶贫。按照扶贫、金融部门的要求,做好27户贫困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基础工作。27户贫困户计划户平贷款5万元,共计划贷款135万元,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缺资金问题。五是电商扶贫。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,筹建村级电商服务点和物流快递网点,配套相关办公室设备。

五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要牢固树立攻坚意识,切实把精力聚焦到精准扶贫工作上,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,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、扶贫资金,加强与项目涉及部门的衔接,监督扶贫资金使用,统筹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。

(二)夯实工作基础。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,定期开展村组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,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,着力提高引领群众发展产业、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。

(三)引导多方参与。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的项目、资金、技术等资源,建立政府引导、农民主导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,调动群众参与脱贫致富的积极性,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。

(四)转变工作作风。巩固和拓展党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自觉践行“三严三实”“两学一做”要求,引导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,提升能力素质,不断总结精准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方法,全面落实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。